
街道人民武裝部連續(xù)16年獲評“征兵全優(yōu)單位”“軍事訓練先進單位”“先進基層武裝部”,街道退役軍人服務站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全國五星級示范型退役軍人服務站”……國防教育在廣州市黃埔區(qū)永和街道結(jié)出了累累碩果。
這里活躍著一支由500多名退役軍人組成的特殊隊伍——永和街東江縱隊精神傳承連。今年,永和街又先后成立東江縱隊精神預備連和東縱精神接班連,打造國防人才“生產(chǎn)線”。
組建東縱傳承連鑄造“永和擔當”
每當有新的退役軍人返鄉(xiāng)加入黃埔區(qū)永和街道東縱精神傳承連時,都有一項雷打不動的“必修課”——在東江縱隊紀念廣場向革命前輩報到。
永和街地處黃埔區(qū)東部,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第四支隊的發(fā)源地和主戰(zhàn)場。在這片紅色土地上,革命先烈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他們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不怕犧牲、一往無前的革命精神是永和寶貴的精神財富。
走進永和街退役軍人服務站,榮譽室里有一面照片墻格外引人注目:轄區(qū)500余名在冊退役軍人的大頭照“拼”出了一幅手握鋼槍的中國軍人照片?!拔覀兪侵袊艘圮娙?,我們是永和退役軍人?!痹诜照?,每位退役軍人都有一張門禁卡,可免費在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培訓室、閱覽室、健身中心等場所使用。這張小小的門禁卡,就是一把“家”的鑰匙。
“小服務關系著大國防,小凝聚關系著大穩(wěn)定。服務站自成立以來就著眼于豐富服務站功能,讓其有‘家’的氛圍,讓每一位來到這里的退役軍人感受到‘家’的溫暖,從而想回‘家’、?;亍摇瑲w屬感不斷攀升?!庇篮徒滞艘圮娙朔照菊鹃L黃媛媛說,“進入新時代,永和人民傳承紅色基因,組建以退役軍人為主的‘東縱精神傳承連’,努力鑄造‘聽黨指揮、報國為民、擔當有為、無私奉獻’的‘永和擔當’?!?/p>
原來,為傳承“鐵心向黨、赤心為民、驍勇善戰(zhàn)、百折不撓”的東江縱隊精神,永和街道自2019年12月起將轄內(nèi)在冊退役軍人按照部隊連隊建制模式,根據(jù)退役年份進行編班,統(tǒng)編為東縱精神傳承連。連長由街道武裝部部長擔任,廣東省“最美退役軍人”盧運柏擔任思想政治指導員。
盧運柏給小學生講紅色故事
“東縱傳承連”制定了“比、學、趕、超”、季度連務會等管理制度和連隊“十不準”政治紀律,常態(tài)化舉辦升國旗儀式、黨建及國防政治教育活動。這種模式,契合了“班長帶老兵、老兵帶新兵”的部隊傳統(tǒng),讓退役軍人有了“精神家園”。
打造國防人才全鏈條“生產(chǎn)線”
今年5月18日,在“共筑國防育新人,黃埔鐵軍勇?lián)敗眹澜逃M校園合作簽約揭牌活動現(xiàn)場,盧運柏為北京師范大學廣州實驗學校的師生們作了一場主題報告。他以個人從軍和工作經(jīng)歷為背景,生動闡述了中國軍人千錘百煉、不畏艱辛、積極向上的家國情懷。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東縱精神”“永和擔當”,盧運柏圍繞“永和擔當”撰寫了“為什么戰(zhàn)旗美如畫”“我心中的國旗”“穿過軍裝就要打勝仗”“春天的顏色”和“東縱在永和”5個主題的思政課,30個“5分鐘紅色小故事”,并義務充當思政課和小故事的宣講員。兩年多來,他累計宣講1000多場次,成為永和街道“會講故事的盧指導員”。在群眾口口相傳下,盧運柏走出永和,到黃埔區(qū)其他街道去講紅色故事。
這是永和街退役軍人爭當國防教育宣講員的一個縮影。2020年以來,他們走進社區(qū)、學校、企業(yè)舉辦各類紅色文化宣講活動。盧運柏說,“我們國防教育的課程編得滿滿的,不同的老師針對不同的人講不同的課?!?/p>
“我們經(jīng)常通過微信群、QQ群等平臺推送有關國防宣傳教育的視頻、新聞、信息,舉辦國防知識講座?!庇篮徒贮h工委委員、武裝部部長桂新發(fā)介紹,2021年,永和街道拿出專項經(jīng)費建成國防教育基地,整合了街道人民武裝部、退役軍人服務站、企業(yè)服務站、文化站職能職責。
除了開展全民國防教育、講好英雄故事,永和街還拓展兵役服務,打造國防人才“生產(chǎn)線”。今年2月,永和街東江縱隊精神預備連正式成立,40名適齡應征入伍青年等人員參加了集訓開班儀式?!拔覀兺ㄟ^組織永和街應征入伍適齡青年開展為期10天的政治教育和軍事基礎訓練,突出紅色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培育東縱精神,進一步堅定適齡青年投身軍營、建功立業(yè)的信心和決心。”黃媛媛說,預備連的訓練班長從優(yōu)秀退役軍人中選出,通過開展軍事體能適應性訓練,提高應征青年身體素質(zhì),幫助有志青年圓夢軍營。
今年4月,永和街道組織轄區(qū)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組建“東縱精神接班連”,打造了“少年立志-青年入伍-現(xiàn)役軍人-退役軍人”國防人才全鏈條“生產(chǎn)線”,做到了全生命周期服務不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