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珠廣場周邊越變越靚 昔日“中華第一樓”廣州賓館華燈閃爍
9月15日晚上,很多廣州市民發(fā)現(xiàn)海珠廣場方向華燈閃爍、流光溢彩。當晚8時許,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專程來到海珠橋上,只見位于廣州傳統(tǒng)中軸線上的昔日“中華第一樓”——廣州賓館外墻上“升”起一面巨大的五星紅旗。廣州賓館和相鄰另外兩棟建筑樓頂上還亮起了多彩的射燈,隨著節(jié)奏閃爍照耀珠江兩岸,吸引不少市民駐足拍照。
記者從越秀區(qū)獲悉,此次廣州賓館等建筑亮燈是海珠廣場周邊品質提升工程的一部分,目前工程尚未完全完工,燈光尚在調試中,今后將會更璀璨。在海珠廣場廣州賓館上亮起巨大的國旗別具意義,不僅因為建于1953年的海珠廣場是廣州2000多年不曾改變的傳統(tǒng)中軸線與珠江景觀帶的交點,見證廣州解放等重大歷史事件,廣州賓館本身也是昔日名震全國的“中華第一樓”。
讓國外同行覺得“不可思議”的廣州“27層”
1966年,在周恩來總理親自過問下,國務院劃撥600萬元??畹綇V州市興建為廣交會客商服務的外賓旅館。建筑選址在海珠廣場、當時的廣交會展館附近。高86.51米,總樓高為在當時非常超前的27層,建筑面積3.6萬平方米。1968年完成建設,定名為廣州賓館。是1968-1976年間全國最高建筑,被稱為“中華第一樓”,被廣州人親切地稱為“27層”。
據(jù)了解,“27層”的設計施工全部由中國人自主完成,施工人員用“土法”設計出用一層一層搭起竹棚的傳統(tǒng)建筑方式,國外建筑界人士稱之為“不可思議的事情”,這一設計也使得“27層”具備了“抗7級地震+12級臺風”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