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能投放點 “鄰避”變“鄰利”
4月18日上午,天色陰沉,廣州市荔灣區(qū)彩虹街道周門街4號至10號之二的居民曾伯到陽臺收衣服,連續(xù)一周來,他發(fā)現(xiàn),陽臺上那股難聞的垃圾味沒有了。原本,樓下有個誤時垃圾投放點,長期存在“爆桶”現(xiàn)象,異味、臟污、蠅蟲滋生等困擾著曾伯及鄰居們。半年多前,彩虹街道、寶石社區(qū)居委會決定將誤時投放點升級為智能投放點,卻引發(fā)“鄰避效應”以及一場持續(xù)半年多的“拉鋸”。歷經10多次協(xié)商后,垃圾投放點的升級于近日完成,整個過程折射出老城區(qū)“鄰避設施”選址難的普遍問題及解題需付出的多方努力。
居民在智能投放點投放生活垃圾。
“周門街4號至10號之二周邊20米的范圍有兩個垃圾投放點,一個定時點、一個誤時點,服務周邊多棟居民樓400多戶居民。一直以來,誤時點的8個桶遠不能滿足,‘爆桶’現(xiàn)象長期存在,無論是加大換桶頻率、用高壓水槍清洗,都不能有效解決。”說到該垃圾投放點升級的迫切性,寶石社區(qū)居委會負責人史女士如是說。去年,彩虹街道決定將兩個點合并升級為多桶型智能投放點,設置在原誤時點,從根源上解決這一問題。
“本以為是件好事,施工當天卻遇到這一棟樓居民的阻攔,居民擔心智能投放點會吸引更多周邊居民前來投放垃圾,進一步影響樓宇環(huán)境。”史女士說,“老城區(qū)地小道窄,再選址難,而且點位先前就設好了,垃圾收運車會根據(jù)點位來收運,也很難改?!?/span>
“原誤時點存在多年,我們是近年才知道它在居民樓紅線范圍內。施工那天,大家看到20多米長的外框材料,當即反對。我們也想就近投放垃圾,可這么大規(guī)模的投放點就對著樓梯口,怎么能答應?”居民吳女士表示。
升級工程停擺。隨后,就方案的調整,街道、居委會同居民開始了數(shù)個來回的溝通、協(xié)商。
“我們同意建,但規(guī)模不能這么大?!?/span>
“可以將20米長縮到9米,但寬度增加?!?/span>
“不能正對樓梯口,要往前移,但不能超過盡頭的三條止車柱,否則會影響出入?!?/span>
“如果不超過止車柱、設桶數(shù)量不夠,仍會因滿足不了需求而‘爆桶’,最好超過一點點?!?/span>
……
10多場協(xié)調會及參觀周邊社區(qū)升級效果后,強烈反對的居民接受了調整后的新方案,還成為居委會與其他居民溝通的“橋梁”。街道、居委會則主動為居民粉刷了樓梯間墻面,并計劃修整原誤時點的破損地面及墻面,在樓下增設兩套石桌凳。歷時半年多,垃圾智能投放點啟用,獲居民廣泛認可。
近年來,垃圾分類點、電動自行車充電點等選址難成為許多老舊小區(qū)面臨的普遍問題。寶石社區(qū)有樓宇44棟,全部為無物業(yè)管理老舊小區(qū),公共配套設施更新、公共環(huán)境改善落到街道、居委會來承擔?;仡櫿麄€過程,史女士總結:“遇到群眾‘放其他地方就支持,放我家門前就不行’的鄰避心理,一定要耐心溝通解釋,哪怕是有一個反對聲音,也要慢慢磨?!睒情L黎叔一直從中牽頭協(xié)調,他去年剛退休,有時間、精力,也有閱歷。他說:“我總勸強烈反對的居民往好處去想,改造只會讓小區(qū)環(huán)境更上一層樓,溝通協(xié)商要往大方向推?!薄斑@件事讓樓棟居民的聯(lián)系變緊密了!”吳女士說,相信今后居民對內、對外溝通會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