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沂蒙軍民用生死與共的實際行動譜寫出偉大的沂蒙精神
跟著總書記學黨史
1921-2021
第二系列 總書記點贊的偉大精神
沂蒙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1月25日在山東考察時指出,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fā)揚光大。
八百里沂蒙是一片紅色的熱土,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tǒng)。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蒙山沂水間發(fā)生過大小戰(zhàn)斗四千余次,巍巍青山掩埋了十萬將士的忠骨。當時根據(jù)地420萬人口中,有120多萬人擁軍支前,21萬多人參軍參戰(zhàn)?!白詈笠煌朊姿腿プ鲕娂Z,最后一尺布送去做軍裝,最后一個親骨肉送去上戰(zhàn)場”,沂蒙軍民用生死與共的實際行動,樹起了一座巍峨的歷史豐碑。
2013年11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位于山東臨沂的華東革命烈士陵園,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并參觀沂蒙精神展。他表示,“革命勝利來之不易,主要是黨和人民水乳交融,黨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為人民謀解放,人民跟黨走,無私奉獻,可歌可泣?。∫拭删褚罅霌P。”
在這片紅色土地上,先后涌現(xiàn)出了沂蒙六姐妹、沂蒙母親、沂蒙紅嫂等一大批先鋒模范人物,誕生了無數(shù)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日前,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前往“沂蒙母親”王換于老人的故鄉(xiāng)——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東辛莊村蹲點,走訪“沂蒙母親”的后人于愛梅,近距離探尋沂蒙精神的精神內核。
故事鉤沉
沂蒙山區(qū)是連接華北和華中的紐帶。它北起膠濟路,西至津浦路,南接隴海路,東瀕黃海,戰(zhàn)略位置十分重要。五四運動爆發(fā)后,馬克思主義在齊魯大地開始傳播。隨后,黨的一大代表王盡美、鄧恩銘等人在山東開展建黨活動,再加上一批在外求學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洗禮的沂蒙青年的共同努力,革命的星火便在齊魯大地漸漸燃燒起來。
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山東黨組織積極響應中共中央的號召,紛紛發(fā)動武裝起義,建立抗日武裝,積極開展抗日救亡斗爭。同時,根據(jù)黨中央指示,大批干部被派到山東工作,115師主力挺進山東。在山東黨政軍民齊心協(xié)力之下,建立了沂蒙抗日根據(jù)地,為阻擊日軍乃至奪取抗日戰(zhàn)爭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
協(xié)助傳遞號令和情報
往返60多里襪子被血水粘住
在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東辛莊村中央,有座百年院落??箲?zhàn)初期,曾有這樣的說法:沂蒙山的心臟在沂南縣,沂南縣的心臟在馬牧池,而馬牧池的心臟一度就在這座普通的院落里。
村民于愛梅告訴記者,這里就是她的奶奶、“沂蒙母親”王換于的老屋。王換于1888年出生于沂南縣圈里村(今屬蒙陰縣),19歲嫁到沂南縣馬牧池鄉(xiāng)東辛莊村。1938年12月,在根據(jù)地黨組織的影響下,王換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小學生們開學第一課走進紅嫂紀念館接受紅色教育,感受沂蒙精神。中間為王換于的孫女于愛梅。(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沂蒙母親”王換于的雕塑。
1939年夏,日寇野蠻掃蕩沂蒙山區(qū),中共蘇魯豫皖邊區(qū)省委、山東分局和八路軍第一縱隊機關先后駐扎在了東辛莊王換于家,徐向前元帥、山東分局書記朱瑞到沂蒙后也在她家住了較長時間。就這樣,王換于家成了著名的抗日“堡壘戶”。
當時,為了協(xié)助指揮中樞傳遞號令和情報,王換于裝扮成披襟帶片、蓬頭垢面的討飯人,翻山越嶺,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往返行程四千余里,傳遞重要信件70多封。有一次,縱隊首長把一份文件交給王換于說,這是徐向前的親筆信,希望她連夜送到垛莊,天明時等她的回話。王換于旋即上路,走走跑跑,翻山越嶺,往返60多里,回村復命時,她的兩只鞋已磨透了底兒,兩個腳后跟都裂開了血口子,襪子全被血水粘住,扒也扒不下來。
為了讓機關同志們更好地投入到抗戰(zhàn)當中,王換于率領全家竭盡全力照顧大家的生活起居。她帶著兩個兒媳、兩個閨女沏茶倒水、烙餅煎蛋,忙得不可開交。一家人把好的食物留給同志們吃,自己常以地瓜秧和野菜充饑。“媽媽給我講過,那時候一天做八頓飯,鍋臺總是熱的?!庇趷勖氛f。
撫養(yǎng)42名革命后代
兒媳用自己的奶水哺育戰(zhàn)士們的孩子
王換于還和家人一起創(chuàng)辦“戰(zhàn)時托兒所”,先后撫養(yǎng)了42名革命后代。在那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兩個兒媳的奶水大部分用于哺育戰(zhàn)士們的孩子,自家孩子卻沒喝過一口奶。王換于說,自己的兒媳婦年輕,還能生養(yǎng),但戰(zhàn)場上戰(zhàn)士們舍生忘死,他們的后代沒了就斷了根了。
最終,42個孩子都活了下來,而王換于自己的四個孫子卻先后夭折了。回憶這些往事的時候,于愛梅多次忍不住淚水?!澳菚r候,我的哥哥才9歲,他是我們這些孩子里長得最好、最聰明的。有一次敵人進攻,托兒所緊急轉移,當時是冬天,在轉移的途中,母親讓哥哥回去取一些托兒所弟弟妹妹們的衣服。不料哥哥在途中遇到了敵人的轟炸,母親她們沒等到哥哥回來,轟炸結束后便慌忙回去找他。可等她們再回到村里的時候,只看到哥哥小小的身體趴在炕上,手里還抱著孩子們的衣服,就這樣永遠地離開了……”
抗戰(zhàn)期間,王換于和她的家人還掩護、救助過一大批八路軍傷病員和抗日干部,協(xié)助掩藏過許多抗日物資。在她的帶動下,王換于的兒子、兒媳、閨女和老伴也先后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作為戰(zhàn)爭年代千萬沂蒙婦女的杰出代表,王換于用她的一生譜寫了一曲沂蒙精神的不朽頌歌,被譽為“沂蒙母親”。
革命精神世代傳承
“沂蒙母親”后人自費宣講沂蒙精神
王換于的大兒媳、于愛梅的母親張淑貞也一直和婆婆一起,傾盡全力哺育革命后代。于愛梅告訴記者,張淑貞去世的前一天,什么也不要,就要黨徽?!斑@是我的黨徽,共產黨員才有??!不管什么情況,不要把我的黨籍給注銷了,不然我的黨費怎么交啊!”于愛梅安慰母親說:“媽,您是老革命,覺悟這么高,誰也不可能把黨籍給您注銷了。您放心!”母親就笑了:“行,記住,一定把我的錢交上。”第二天早上6點鐘,母親就去世了。家人發(fā)現(xiàn),她手里那枚黨徽一直攥了一晚上,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于愛梅這才明白母親的心愿:“母親說的時候我沒理解,后來才明白母親大概是想說,她活著的時候是黨員,走了還是黨員?!庇趷勖凡榱艘幌?,母親總共留下18939.8元,她把這些錢作為母親的最后一次黨費,全部交給了黨組織,完成了母親的心愿。
“您的奶奶和母親都是普普通通的農村婦女,她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思想覺悟呢?”面對記者的疑問,于愛梅回答說:“沂蒙山區(qū)曾經很苦,蝗蟲、天災、匪患……后來老百姓看到共產黨來了,他們不花百姓一分一毫,一心帶領大家抵抗日本侵略者,為革命付出一切。奶奶和媽媽都經歷過戰(zhàn)爭,在野戰(zhàn)醫(yī)院看到傷員受了各種傷,有的甚至需要截肢,她們自己身上也都有子彈眼,在戰(zhàn)場上看得多了,所以非常滿足、知足,一輩子也沒為自己著想過,心里全是別人?!?/p>
“奶奶經常叮囑我們說,我們撫養(yǎng)的這些革命后代,他們的父母干什么去了?他們是為了自己嗎?他們是為了抵抗侵略者,為的是老百姓。所以,看好他們的孩子,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應該做的。以后,這些孩子來找我們,我們不能不認,但任何人不能因為任何事去找他們?!庇趷勖坊貞浾f,兒時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餓,“臨沂山區(qū)很窮,我記得小時候家里都吃不飽飯,但我們從來沒想到要去找誰,求個人、辦個事?!敝钡?981年,縣有關部門整理文史資料時,才發(fā)現(xiàn)了王換于一家人的事跡。
在長期的家庭熏陶和影響下,于愛梅于198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她的心目中,奶奶、母親老一輩秉持的愛黨擁軍、忘我奉獻的精神應該世代傳承。她不但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2004年從中學教師崗位退休后,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沂蒙精神的弘揚、踐行上,還積極組織婦女擁軍,成立了“紅嫂擁軍協(xié)會”,走上了自費擁軍的道路。這些年,她每年用于擁軍的花費都在1萬元以上,加上自費在全國范圍內宣講沂蒙精神,已累計花費30萬元。她說,希望沂蒙精神能傳播到全世界,“那樣世界就沒有戰(zhàn)爭了,多好!”
專家新讀
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守初心踐使命的實踐產物
自進駐沂蒙山區(qū)以來,中國共產黨始終堅守為人民求解放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與沂蒙人民在長期的并肩作戰(zhàn)中締造出“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偉大沂蒙精神。風雨百年,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不改,使命不渝;砥礪八十載,沂蒙人民傳承紅色基因,弘揚沂蒙精神。無論是從歷史的邏輯、現(xiàn)實的需要和未來的擔當看,還是從沂蒙精神的形成發(fā)展、時代價值和傳承弘揚看,沂蒙精神與黨的初心和使命絕不是某一階段、某一場合的偶遇,而是在歷史、現(xiàn)實和未來中的深度契合。沂蒙精神是黨的初心和使命的集中體現(xiàn)。
回顧沂蒙革命根據(jù)地的歷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黨領導沂蒙人民守初心、踐使命的產物。沂蒙精神的形成始于1938年,為適應當時戰(zhàn)爭形勢的變化,黨中央作出“派兵去山東”的決策,隨后共產黨人帶領八路軍進駐沂蒙山區(qū)。當時,在日、偽、頑、匪各種勢力錯綜復雜的交織中,中國共產黨抓住黨群關系這一主線,建立了密切的黨群關系,滿足了沂蒙人民最迫切的利益需求,領導沂蒙人民建立了全國第一個黨領導下的省級人民政府,制定了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部《人權保障條例》。沂蒙根據(jù)地通過實施民主政治、進行民主選舉,讓人民在政治上翻身得解放;通過實行減租減息、土地改革,讓人民在經濟上獲得了利益;通過組織夜校、“莊戶學”、“識字班”,讓人民在文化上實現(xiàn)了從“泥腿子”到“文化人”的轉變。
在沂蒙根據(jù)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模范遵守各項紀律,堅決不拿群眾一針一線,甚至挖野菜也要遠離村莊。在沂蒙根據(jù)地,黨對發(fā)現(xiàn)的貪污腐敗行為都進行了嚴厲的懲處,如費南縣政府二科倉庫主任和秘書處軍用代辦股長因貪污公款,均被判處死刑。中國共產黨在沂蒙地區(qū)浴血奮斗12年,其間始終守初心、踐使命,始終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依靠人民,因此人民愿意聽黨話跟黨走,進而形成黨政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良好黨群關系,這都為沂蒙精神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歲月崢嶸,蒙山沂水為證。從歷史邏輯看,沂蒙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在沂蒙山區(qū)守初心踐使命的實踐產物。
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時俱進的沂蒙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生動體現(xiàn),它所蘊含和倡導的價值取向,對于當代青年人的價值選擇依然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通過沂蒙精神的價值取向可以引導當代青年人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事業(yè)觀和學習觀,從而做出正確的價值選擇,培養(yǎng)人格健全、素質優(yōu)良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