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承發(fā)揚創(chuàng)新求變的嶺南畫派精神 讓一代代嶺南畫人保持源源不斷的創(chuàng)造活力
風云激蕩的二十世紀初,在得風氣之先的嶺南,被稱為“嶺南三杰”的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勇于創(chuàng)新,開拓出創(chuàng)作題材廣闊,現(xiàn)實關懷深刻,表現(xiàn)手法多樣的“新國畫”,將嶺南畫派推向了主流畫壇。合稱“嶺南四家”的嶺南畫派第二代趙少昂、黎雄才、關山月、楊善深將嶺南畫派推向新的高峰并傳播到世界各地。直到今天,嶺南畫派的畫風雖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二高一陳”提出的革新理念仍舊長盛不衰,并深遠地影響了畫壇。
回望來路,一代代的嶺南畫人將創(chuàng)新求變的嶺南畫派精神推至無限可能。嶺南畫派因此也成為世人洞察嶺南文化開放兼容、勇于創(chuàng)新的最佳窗口之一。
追根溯源
十香園堪稱嶺南畫派搖籃
兼容并包育廣東繪畫新風
在海珠區(qū)懷德大街,古色古香的嶺南庭院——十香園隱于鬧市。一百多年前,兩位仙風道骨的花鳥畫家——居巢、居廉在此習畫悟道。居廉還在此設館授徒,有入室弟子五六十人之多,曾到此游學者近百人。嶺南畫派的創(chuàng)始人高劍父、陳樹人諸人均為居廉學生,這里名副其實地成為“嶺南畫派的搖籃”。
重視寫生 創(chuàng)新技法
居巢、居廉并稱“二居”,他們在十香園里種上素馨、瑞香、夜來香、鷹爪、茉莉、夜合、珠蘭、魚子蘭、白蘭、含笑十種花木,庭院常年香氣四溢,也方便了他們寫生。這深刻影響了當時還是學生的高劍父、陳樹人等人。走出十香園后,他們與高奇峰一起創(chuàng)立嶺南畫派,最重要的理論主張之一就是:作畫要貼近生活、沒有寫生就沒有創(chuàng)作。
“一個藝術流派的形成,與所處時代的社會環(huán)境和地理環(huán)境息息相關,嶺南畫派亦是如此。”嶺南畫派紀念館原常務副館長韋承紅說道。
自古以來,廣州人一直以兼容并包的胸懷接受各種新事物。韋承紅表示,廣東繪畫源遠流長。本土成長的藝術、遠來的中原藝術和近代傳入的海外藝術共同孕育出廣東繪畫新風。
回溯廣東繪畫史,明代的廣東畫家林良擅長水墨寫意花鳥畫,筆墨簡括勁挺,豪縱爽辣,在當時崇尚艷麗工巧的宮廷畫風中獨樹一幟,開嶺南畫風。18世紀后期至19世紀前期,廣東出現(xiàn)對繪畫革新卓有成績的畫家黎簡和謝蘭生,他們將具有本地特色的嶺南風光入畫;廣東畫家蘇六朋、蘇仁山著意描寫民間生活和市井風俗。清代廣東畫家羅清則在中國傳統(tǒng)水墨畫動感和豐富的墨色基礎上,以描寫嶺南風物為主,開辟出表現(xiàn)家鄉(xiāng)風貌的嶄新風格。這些前人對后來嶺南畫派的畫家們有著很大的影響。
在學習前人的基礎上,“二居”受到來廣東教習的江蘇花鳥畫家孟麗堂、宋光寶等的影響,重視實地觀察和實物寫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撞粉”“撞水”等沒骨花鳥畫法,描繪嶺南風物,形成“居派”畫風。
“二居”的畫風一方面繼承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精髓,另一方面還吸收了西方繪畫的優(yōu)秀特長?!皬V東是近代最早接受西方文明影響的地區(qū)。廣州城市繁華,商賈云集。商業(yè)貿(mào)易不只是物的流動,更是人的流動;不只是商品的流動,也是文化的流動?!表f承紅表示。
作為當時中國唯一的開放口岸,世界各地的商貿(mào)活動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集中交匯于廣州。特殊的地理人文環(huán)境加上商業(yè)貿(mào)易的繁榮帶來了文化藝術的頻繁交流?!岸印鄙畹臅r代,廣州外銷畫市場十分繁榮,加上居廉本人與富紳、名流、文士交流頻繁,“潘、盧、伍、葉”四大家族是最著名的十三行行商家族,家中收藏了不少中外名畫,經(jīng)常邀請居廉、居巢來家中雅集,這也為“二居”接觸西方繪畫提供了條件。
《荔熟蟬鳴》扇面 居巢
《采花歸》 居廉
折衷中西 融匯古今
廣州作為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的策源地,嶺南畫家也受到了革舊鼎新的革命思潮影響。廣州市海珠區(qū)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副主任劉志輝表示,革命精神是嶺南畫派的思想基礎。這種革命精神又和“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的特殊經(jīng)歷和思想傾向分不開,“二高一陳”(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希望通過革命來改變當時的社會,也希望革故鼎新傳統(tǒng)中國畫。
20世紀初, “二高一陳”相繼游學日本,新的人生體驗將他們推上了新的藝術征程?!岸咭魂悺鄙钌罡械?,傳統(tǒng)國畫的筆墨程式已無法承載時代需求,必須“吸收各國古今繪畫之特長”,方能造就“現(xiàn)代繪畫的新生命”。
1908年,萌生了要“折衷”新國畫藝術理念的高劍父以“新國畫”投石問路,在廣州舉辦首次個人畫展。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進而提出了“折衷中西”、“融匯古今”的繪畫主張并身體力行,創(chuàng)立了與京派、海派并稱“中國畫壇三大流派”的嶺南畫派。
《東戰(zhàn)場的烈焰》高劍父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雙馬圖》 高奇峰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聞名畫壇
嶺南三杰創(chuàng)嶺南畫派
與京派海派三足鼎立
“新國畫”是一種具有現(xiàn)代意識和嶄新風格的中國畫。高劍父曾如此解釋:“吾擇(中西繪畫)兩途之極端,合爐而冶,折而衷之,以我國之古筆,寫西洋之新意。夫中國畫之妙在用筆、思想、結(jié)構、氣韻,西洋畫之長在形似、遠近、用色,以彼之長,補我不足,而成一有筆墨氣韻之洋畫,即有形似、遠近之中國畫?!彼麑⑽鞣嚼L畫的寫實觀念與風格融入居派繪畫中,又保留了傳統(tǒng)中國畫以線造型、注重筆墨趣味的特點。
關注現(xiàn)實生活 繪入“新國畫”
“和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方才是有價值的藝術。”將“藝術大眾化”視為革命目標,傳統(tǒng)文人的“山林逸氣”對高劍父來說已顯得不合時宜。高劍父嘗試將“現(xiàn)代事物”如飛機、汽車、電線桿等引入中國畫中。他還特意乘機翱翔,在空中寫生。高劍父《東戰(zhàn)場的烈焰》堪稱其“藝術革命”具體、勇猛的實踐。該畫以1932年“一·二八”事變中被日軍炸毀后的上海閘北東方圖書館景象入畫:畫面上烈焰沖天,火光熊熊,遍地斷壁殘垣,令人觸目驚心?!稏|戰(zhàn)場的烈焰》直接讓時局大事進入中國畫,可謂首開先河。
在藝術實踐上,“二高一陳”繼承“二居”的藝術主張,沿用“沒骨法”和“撞水撞粉法”,融匯中西方繪畫的特長,創(chuàng)造出一批批富含地方特色和時代精神的藝術作品。
高奇峰作品無論是走獸、花鳥還是山水題材畫,皆注重寫生傳神,敷色潤澤,筆墨在雄健與俊美間不失神韻。比如畫馬的方法與中國傳統(tǒng)的不同,他吸取了西方藝術寫生法和幾何、光影、遠近等技法,從而創(chuàng)造出既寫實又傳統(tǒng)的現(xiàn)代美術作品,雄健與俊美兼容。
陳樹人的作品清微淡遠、簡潔清新。他擅長詩文,常以詩入畫,營造意境,抒發(fā)情懷。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以謳歌自然美為主旨的山水畫、花鳥畫。紅棉是陳樹人最喜愛的表現(xiàn)母題。陳樹人賦詩禮贊它“高標翹出東嶺松,勁節(jié)遠超南澗竹。忽燒萬炬燭天紅,造物誰不驚天公?!?/span>
送嶺南藝術新風到長江流域
韋承紅表示,“嶺南畫派從未局限于嶺南一隅,它更像一種思潮,影響遠遠超越了地域和時空的限制。”
1912年,高氏兄弟在上海創(chuàng)辦了《真相畫報》,豐富的內(nèi)容與精美的印刷,堪稱當時中國畫報的最高水平。雖然《真相畫報》只出版了17期,但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等人在《真相畫報》刊圖著文,展現(xiàn)嶺南畫派的藝術主張,成為嶺南畫派早期的宣傳陣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二高一陳”等嶺南派畫家頻頻出席上海、南京的美術活動,聲譽日隆。1929年,高劍父的畫作《江關蕭瑟》《絕代名姝》獲在比利時舉辦的世界博覽會“最高藝術記錄”名譽獎,弟子方人定的作品亦獲金牌獎。高奇峰所作的《山高水長》于1931年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令各國畫家折服,一時享譽國際。同年,陳樹人的作品《嶺南春色》在比利時萬國博覽會上榮獲最優(yōu)等獎。
“二高一陳”經(jīng)過多年辛勤耕耘,成功地將影響力推向長江流域至全國。1934年,劉海粟在《中國畫之特點及各畫派之源流》中對嶺南派有這樣的評價:“折衷派陰陽變幻,顯然逼真,更注意寫生,此派作家多產(chǎn)于廣東,又稱嶺南派。陳樹人、高奇峰、高劍父號稱三杰?!睂X南畫派做了最簡要最概括的權威總結(jié)。
《嶺南春色》陳樹人 中國美術館藏
走向高峰
筆墨反映時代創(chuàng)作經(jīng)典
開創(chuàng)獨特中國畫教學法
在廣州象崗山南麓、解放北路與盤福路交界處,坐落著高劍父紀念館。此地原是一間依山而筑的大屋,當時為朱紫街87號,正是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高劍父聚徒講學之所——春睡畫院。如今的春睡畫院故址掛的是“高劍父紀念館”的牌子。按原狀復原的“春睡畫院”被“搬到”了該棟居民樓的天臺。搭乘電梯,上得天臺,一幢清式建筑赫然在目,這便是復原了的“春睡畫院”。
經(jīng)典作品代表
20世紀中國畫成就
“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這是羅貫中《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所吟之詩。1923年,高劍父將其創(chuàng)辦的美術教育機構命名為“春睡畫院”,以此為大本營致力于培養(yǎng)“藝術革命”的新生力量。春睡畫院走出了不少藝術大家:如關山月、黎雄才、方人定、司徒奇、楊之光等。
其中,關山月、黎雄才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的領軍人物,新中國成立后,他們嘗試努力突破傳統(tǒng)丹青程式,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建構與新的時代、新的生活緊密聯(lián)結(jié)的筆墨語言。
關山月主張“筆墨當隨時代”,一生的藝術創(chuàng)作總是與時代共振,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他多次到農(nóng)村、工廠、建設工地體驗生活,他的畫題也在不斷推陳出新:綠化的山野、橫跨兩岸的水閘、盤山大道上的小汽車、郁郁蒼蒼的防風林帶……《新開發(fā)的公路》《綠色長城》等作品堪稱其中典范,其中《江山如此多嬌》最廣為人知。
關怡所寫的《揮筆頌山河 關山月小傳》中記錄了《江山如此多嬌》的創(chuàng)作故事:1959年4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將關山月從歐洲召回北京,通知他和當時任南京國畫院籌委會主任的傅抱石為北京十大建筑之一的人民大會堂合作巨畫 “江山如此多嬌”,創(chuàng)作內(nèi)容取自毛主席的《沁園春·雪》詞意。
關山月和傅抱石在創(chuàng)作期間被安排住在北京東方飯店,二樓的會議廳變成了他們的畫室,由榮寶齋特制了一米多長的大筆和排筆,并用五六個大號的盆作為調(diào)色盆。周恩來總理、陳毅副總理、郭沫若先生多次指導啟發(fā)畫家的創(chuàng)作思路。關山月和傅抱石夜以繼日地工作,1959年9月29日晚上,大畫《江山如此多嬌》裝裱完畢,趕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盛典之前懸掛在新落成的人民大會堂北大廳?!督饺绱硕鄫伞返那熬八蓸浜瓦h景的長城雪山是關山月畫的,而大河上下的流水瀑布和山巖就由傅抱石畫,保留了南北各人的風格,并達到了最佳效果。這幅巨作以新的視野和角度使中國山水畫的境界呈現(xiàn)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審美高度,直接影響了20世紀下半葉的中國山水畫樣式。
《江山如此多嬌》傅抱石、關山月 北京人民大會堂藏
韋承紅認為,關山月并不局限于小圈子和地域性的文化,實際上他一生都在追求變化。這也正是嶺南畫派人對藝術的追求,他們并不滿足于打造一個地域性的畫派,追求的是不斷地變革和創(chuàng)作具有“時代性”的作品。
黎雄才成功地創(chuàng)造了新的中國山水畫表現(xiàn)模式,成就了名垂史冊的“黎家山水”。中國美術館研究員、廣美博士生導師梁江認為:“黎雄才從南宋筆墨與橫山大觀的光影色彩效應中起步,尋覓到了一種吻合個性的語言方式。造型工寫結(jié)合,筆法雄秀相宜,設色清雅明快,這很能代表嶺南畫派尤其嶺南山水的特色?!?/span>
長達28米的《武漢防汛圖卷》,是1954年夏任職武漢中南美專的黎雄才投身長江洪災防汛搶險工程前線時,在大量寫生稿的基礎上歷時一年有多創(chuàng)作而成。據(jù)當時在中南美專學習的陳金章回憶:“黎雄才先生在一個多月內(nèi),騎著自行車奔走在防洪大堤上,每天忘我地畫速寫和在長卷里畫構圖……”作品運用了山水畫長卷形式,場面恢宏,內(nèi)容繁復,綿延數(shù)百里的抗洪防汛敘事一段段鋪陳推移,贏得了“抗洪史詩”之譽。
《武漢防汛圖卷》(局部)黎雄才 中國美術館藏
美院教學培養(yǎng)中國畫人才
關山月、黎雄才不僅用畫筆開創(chuàng)了20世紀中國畫的新格局,而且他們與楊之光等在廣州美院開創(chuàng)的中國畫教學法獨具特色,影響廣泛,讓廣東成為中國畫發(fā)展最繁榮、成果最豐碩的區(qū)域之一。據(jù)統(tǒng)計,廣美中國畫學院從1953年至今,已經(jīng)培養(yǎng)了2200余中國畫本科生和研究生。
正如梁江所說,“關山月、黎雄才的意義,在于繼承與拓展了嶺南畫派藝術,以富于個性特色的筆墨語言豐富了20世紀中國畫的表現(xiàn)力,創(chuàng)作了代表20世紀中國畫成就的經(jīng)典作品,同時為新美術教育體系提供了新鮮而重要的經(jīng)驗?!?/span>
嶺南藝術之花開遍世界
“若論‘嶺南畫派’當今在海外的影響,趙少昂、楊善深厥功至偉。”梁江說。
在今天的廣州二沙島廣東省二沙體育訓練中心,藏有一座亭式外形的二層舊樓。其北門外墻一側(cè)嵌有云石牌,上為國畫大師關山月題寫的“天風樓”三字。這里就是嶺南畫派創(chuàng)始人之一高奇峰的故居,高奇峰在這里培養(yǎng)出了趙少昂、黃少強等著名的“天風七子”。
將天風一脈發(fā)揚光大的,當屬天風七子中最年輕的趙少昂。作為嶺南畫派第二代傳人,趙少昂被徐悲鴻譽為“中國現(xiàn)代花鳥第一人”。他把居巢居廉的“撞粉撞水”諸法和高奇峰的長處傳承并發(fā)揚,融入英國式水彩的技法,開創(chuàng)了一筆沾調(diào)數(shù)色的“絕活”。趙少昂在海外多次舉辦展覽,將嶺南畫派的海外影響力推到了新的高度。不僅如此,1948年他遷居中國香港后,培養(yǎng)出大批的美術人才,他的學生幾乎遍布世界各地,將嶺南藝術之花開遍世界。
讓嶺南畫派在海外聲名遠播的還有楊善深。楊善深師承高劍父,并從古今中外繪畫中吸取精華,融會貫通,獨辟蹊徑。其繪畫題材廣泛,走獸家畜、花鳥翎毛、山水人物等均有極高造詣,尤其是他的花鳥畫,更是獨具一格。楊善深1970年在中國香港創(chuàng)立“春風畫會”,傳授畫藝,并在新加坡、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多地舉辦個展。
正是得益于趙少昂、楊善深的開館授徒和辦展,嶺南畫派在海外影響巨大,堪稱海外傳播最廣泛的一個中國畫派,以嶺南畫派為主體的美術館、紀念館,是所有畫派中最多的,就連美國舊金山都有嶺南畫派趙少昂等人的紀念館。2018年、2019年,廣州高劍父紀念館曾舉辦了兩次世界各地的嶺南畫派畫家“回家”展,海內(nèi)外畫家從世界各地趕到嶺南畫派的發(fā)源地廣州響應活動,成為一時佳話。
《秋林鳥語》楊善深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兩個黃鸝鳴翠柳》趙少昂 廣州藝術博物院藏
傳承開拓
創(chuàng)新成就群星璀璨
生機勃勃葉茂枝繁
“嶺南畫派”之所以能不斷發(fā)展壯大,就是有創(chuàng)新精神作為原動力?!皫X南三杰”,“嶺南四家”風格各異、各有創(chuàng)新。他們的后輩楊之光、陳金章、梁世雄、林墉、王玉玨等畫家,也各有特色,成就了嶺南畫壇的群星璀璨。
《賣花姑娘》王玉玨 中國美術館藏
風采各異 創(chuàng)新不斷
談到嶺南畫派前輩,陳金章表示,“回頭看,三位老師留給我的不是技法,而是教我怎么對著生活去畫畫,這個道理并不容易悟出來。”陳金章創(chuàng)作了《棗園春》《秋聲》《南方的森林》《報春圖》等優(yōu)秀作品。他的創(chuàng)作也不斷創(chuàng)新,如《報春圖》就開創(chuàng)了嶺南畫派畫木棉的新手法,將傳統(tǒng)上視為花鳥題材的木棉引入國畫山水創(chuàng)作題材。
2004年,陳金章奉關山月、黎雄才二位老師所托,為廣州創(chuàng)作一幅主題為“春到嶺南”的國畫,希望他以山水紅棉的表現(xiàn)方式來完成這幅畫。于是,從迎賓館到越秀山,從中山紀念堂到人民公園、魯迅紀念館,陳金章一路觀察、研究、寫生,構草圖。一個月后,陳金章完成了《珠江春曉》的創(chuàng)作,繼而以此為基礎完成了《報春圖》。燦如朝霞的紅棉、曉霧初散的嶺南遠山,飛鳥、山峰、白霧……早春南國生機勃勃,歌頌了廣州包容、進取、向上的城市氣質(zhì)。
《報春圖》 陳金章
梁世雄跟隨關山月、黎雄才二位大師多年。他是最早一批走進西藏的山水畫家之一,雪域高原與浩瀚荒漠是傳統(tǒng)山水所罕見的題材,梁世雄也因此開拓創(chuàng)新了嶺南山水畫的創(chuàng)作實踐。
作為嶺南畫派一員,雖然沒有畫過“鴻篇巨制”,王玉玨的作品一樣讓人感受到地域的特色和時代的氣息。上世紀八十年代,王玉玨以一幅《賣花姑娘》獲得第六屆中國美展銀獎?!爱敃r我到順德一個農(nóng)場采風,在花場里看到姑娘們騎著自行車去送花,那種帶著希望、帶著笑意,如春風撲面而來的韻味瞬間就‘抓’住了我?!弊畛跛眯垺⒂媒亖懋?,但都畫不出她想要的效果,于是又另辟蹊徑,買了“的確涼”布來畫,出來的效果還受到了關山月的稱贊。
傳承與開拓 引入新視角
到今天,傳承嶺南畫派精神的嶺南畫人繼續(xù)傳承與開拓,為中國畫壇提供了新視角。
廣東省文聯(lián)主席、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李勁堃,師從黎雄才、陳金章、梁世雄等嶺南名家,專攻唐宋山水畫研究。在經(jīng)年累月的耕耘中,李勁堃創(chuàng)造了屬于他自己的獨特畫風,同時,他提出“直面當代,立中研西,以古為鑒” ,被認為是嶺南畫派藝術精神一脈相承的當代藝術理念和方案。
李勁堃?guī)ьI青年畫家莫菲、林楊杰、黃濤一起創(chuàng)作的《盛世珠江》體現(xiàn)了這一理念。畫面描繪從白鵝潭起貫穿整個廣州城區(qū)一直延伸到南沙的出??谶@條珠江流域主線。李勁堃?guī)ьI的三位80后青年畫家的研習方向都不一樣,經(jīng)過多次討論,他們選擇了所學的山水畫知識作為基礎,使用勾、皴、點、染、積為主要的繪畫手段,融入當代藝術的理解,運用綜合的美術知識進行繪畫語言重構,讓畫面既具有傳統(tǒng)中國畫的美學特點,又具有時代的印記,同時能反映出新的東方精神?!斑@件作品既是將廣州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中國當代城市的象征來表現(xiàn),也是我們探索如何用傳統(tǒng)國畫表現(xiàn)現(xiàn)代城市面貌的一次創(chuàng)新嘗試?!崩顒艌艺f。
《盛世珠江》(局部) 李勁堃、莫菲、林楊杰、黃濤
在廣東美協(xié)主席、花鳥畫名家林藍的畫室一隅,掛著居巢、居廉所作的寫生花鳥,日常創(chuàng)作之余,林藍總會細細觀摩前輩們的作品,從中獲得滋養(yǎng),在她看來,當代嶺南畫學可以從“求真、求新、求美”三個方面來解讀,一是“求真”,即在內(nèi)容、題材上注重寫“生”,廣府文化包涵務實的城市品格,這種精神表現(xiàn)在美術風格上,便是嶺南中國畫更傾向于寫生——寫人間煙火的生、生機勃勃的生。二是“求新”,即在形式、技法上注重納新,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吸收古今東西繪畫技術、手法,為“我”所用。三是“求美”,即注重雅俗共賞。
《春天》林藍 廣州國家版本館藏
嶺南畫派的特點用嶺南畫派名家陳永鏘的話來說,就是嶺南文化的特點,是開放兼容、務實創(chuàng)新。也正是如此,嶺南畫派創(chuàng)立至今已經(jīng)過百年,卻仍能保持充沛的生命活力,綿綿瓜瓞,葉茂枝繁。
弱弟小年依阿兄,
丹青能肖性情真。
入此莫怪還中熱,
畫里驂鸞好致身。
——居巢
春人采綠聯(lián)新賞,
謝客薰香憶舊游。
殘月微明朝露濕,
碧溶溶地似煙浮。
——居廉
搜集古今中外藝術之精華,熔冶一爐。
——高劍父
擷中西畫學的所長,互作微妙的結(jié)合,并參以天然之美,萬物之性。
——高奇峰
不動我便沒有畫,不受大地的刺激我便沒有畫。
——關山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