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中國考古學會、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全國考古遺址保護展示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遴選出十佳案例和優(yōu)秀案例各10個,我市推報的兩個項目全部入選。其中,南越王博物院“科技賦能 王宮重現——南越王宮博物館展示利用項目”入評十佳案例,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南漢康陵遺址劇場化展覽新模式項目”獲評優(yōu)秀案例。
近年來,廣州牢固樹立文物保護理念,扎實推進文物保護和活化利用,在國內率先制定并落實“先考古、后出讓”的考古工作制度,在加快推進城市建設發(fā)展的同時,積極保護傳承城市文脈。南越文王墓、南越國宮署遺址、南越國木構水閘遺址、南漢二陵、北京路古道遺址、蓮花書院遺址、陂頭嶺遺址、南石頭監(jiān)獄遺址等一大批重要考古遺址得到原址保護和展示,是廣州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直接物證,為現代化廣州樹立了重要歷史文化地標,成為名城廣州的金色歷史文化名片。
南越國宮署遺址坐落于廣州歷史文化名城核心區(qū)。1995年、1997年,在市區(qū)忠佑大街西側發(fā)現南越國的一座大型石構水池和曲流石渠遺跡,兩者相連組成南越國宮苑的園林水景遺跡。2000年以來,在遺址西面的原兒童公園內又發(fā)掘出南越國宮殿、南漢國宮殿和自秦漢至明清時期地方行政官署的大型建筑基址。1995年、1997年,兩次被評為當年的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1996年,南越國宮署遺址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5月,依托南越國宮署遺址建設的南越王宮博物館(一期)全面建成對外開放,成為展示廣州歷史文化的新名片。2021年,南越國宮署遺址及南越文王墓被評為“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
為了讓南越國宮署遺址“活”起來,提高大遺址展示的親和力,南越王博物院組織實施了“南越國宮署遺址數字化展示項目”,項目分三期,目前已完成項目第一、二期對南越國宮苑曲流石渠和南漢國二號宮殿基址的數字化復原展示,大大提高了遺址的可讀性和活力度,以大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文化傳播,使得遺址融入現代生活、回歸社會、服務人民,在推動全社會增強歷史自覺、堅定文化自信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
南越宮苑曲流石渠聲光電演繹
南漢宮殿場景演繹
康陵遺址位于番禺區(qū)小谷圍島北亭村大香山南坡,為南漢開國皇帝高祖劉巖的陵墓。康陵是我國考古發(fā)掘揭露的五代十國時期唯一布局完整的陵園建筑基址,現處于廣州大學城中心綠化區(qū)??盗昱c相距約800米的烈宗劉隱的德陵并稱為“南漢二陵”,2003-2004年發(fā)掘,被評為2004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9年依托康陵遺址建成的南漢二陵博物館對外開放。2023年,康陵遺址完成本體保護與展示利用工程后向公眾開放。
為加強康陵遺址的利用工作,激活康陵遺址的生命力,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南漢二陵博物館)采用劇場化展覽新模式,深入挖掘康陵遺址的文化價值,讓遺址“開口”講述歷史,利用三維動畫,依托考古研究成果重現歷史場景,同時推動考古、視覺、音樂跨界融合,打造沉浸式藝術劇場?!澳蠞h康陵遺址劇場化展覽新模式項目”開創(chuàng)了考古遺址劇場化展覽新范式,推動了在地社區(qū)高校的學術交流和實踐轉化,實現了“博物館+旅游”服務美好生活的目標。
康陵遺址三維復原動畫
“傾聽?康陵”沉浸式藝術劇場——原創(chuàng)《康陵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