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秀區(qū)圖書館廣府新語線上講座《南越王與海上絲綢之路》
2020年11月14日,由廣州市社科聯(lián)主辦、越秀區(qū)圖書館承辦的廣府新語系列講座《南越王與海上絲綢之路》在新花城APP與公眾見面,本期講座由南越王宮博物館全洪館長主講,干貨滿滿,讓公眾對南越王和海上絲綢之路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講座上,全洪館長通過位于廣州市越秀區(qū)內的秦代造船遺址、南越文王墓出土的一系列珍貴文物、南越王宮署遺址出土的石建筑構件等重要遺址或者物證的詳細解說,向公眾論證了南越王不斷開拓海外交通和海外貿易這一重要史實。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fā)祥地。自22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即絲綢之路開辟之時起,就與東南亞、南亞、西亞及非洲、地中海沿岸各國進行直接或間接的海上貿易,持續(xù)發(fā)展,歷久不衰。這已經(jīng)被考古發(fā)現(xiàn)、文物建筑和文獻記載所證實。南越國的相關遺跡,是廣州海上絲綢之路起源和發(fā)展的重要見證。
據(jù)全洪館長介紹,國務院、廣東省政府、廣州市政府著力推動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廣州市有6個史跡點進入預備名單:1、南越國宮署遺址;2、南越文王墓;3、光孝寺;4、懷圣寺光塔;5、南海神廟及明清古碼頭遺址;6、清真先賢古墓。其中,5個史跡點在廣州市越秀區(qū)。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傳承下來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等精神財富正在發(fā)揚光大。 “一帶一路”重大倡議的實施,讓古絲綢之路煥發(fā)新的生機活力,以新的形式使亞歐非各國聯(lián)系更加緊密,互利合作邁向新的歷史高度。
掃碼進入
掃碼進入
掃碼打開
關注 · 廣州政府網(wǎng)